首 页

首页 > 昌台渊源 > 南昌印象 > 南昌概况

南昌市人口达350万!建成区面积长大了40多倍


303米高的红谷滩绿地中心双子塔是目前南昌“第一高楼”


1949年建成区面积8.28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22.5万


2018年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350万


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成长印记,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成长印记。

过去的70年里,南昌这座城市“长高”了,也“长大”了。回顾城市变迁脉络——纵向,从30米高的江西宾馆到303米高的绿地双子塔,摩天大楼鳞次栉比,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;横向,从地图上8.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到如今35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,城市发展翻天覆地,都市新气象跃然而生。

城市的“生长”,记录着时代的变迁,刷新着市民的感知。可以预见,南昌城的高度还将不断刷新,南昌地图也将继续更新再版,因为新的建设已然如火如荼。

向上

70年南昌“增高”10倍

“南昌国际金融中心,239米;高新区紫峰大厦,268米;天使金融广场,272米;红谷滩绿地中心双子塔,303米……”这个聊起南昌高楼就滔滔不绝的人,叫徐翔。目前,他在上海创业运营一家软件开发公司,平时的工作与这些摩天大楼毫无交集,之所以聊起高楼时如数家珍,是因为他是一位“高楼迷”,也是“高楼迷”论坛南昌专版的版主、新媒体平台“江西高楼迷”创始人。

进入“高楼迷”论坛南昌专版,论坛里置顶的网帖是一份“南昌超高数据汇总”,在这个帖子里,众多“老楼迷”们列出了南昌已经建成超高大楼的名称、高度、层数、建成年份、所在区域,以及南昌规划建设的超高大楼数据。

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,老城区持续发力,新城区拔地而起。如果标志性建筑的“海拔”可以算作城市高度的话,那么70年来,南昌这座城市足足“增高”了10倍。层出不穷的摩天大厦,接连成为南昌的新地标,构成南昌靓丽的风景线。

江西宾馆:

曾是南昌第一座高楼
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作为南昌地标建筑的江西宾馆,经常出现在市民和游人照片之中。

江西宾馆,坐落于繁华的八一大道上。据记载,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,由于南昌当时高档宾馆少,为了满足接待需要,我省决定兴建江西宾馆。

这座9层近30米高的建筑,始建于1959年,1961年建成后开门营业至今,曾是南昌第一座高楼。当时,曾有人担心江西宾馆主楼比周边建筑高出太多不够协调。如今,八一大道上高楼鳞次栉比,夹在银翔大厦和南大二附院大楼之间,江西宾馆显得有些小巧玲珑。

在“老南昌”的记忆中,江西宾馆是名副其实的“南昌第一高楼”。“那是南昌最早有旋转门的地方,也是我儿时最向往去的地方。”南昌市民万女士告诉记者,“在江西宾馆吃饭,曾经是当时最‘洋气’的事情!”

经济大楼:

承载老南昌人珍贵记忆

1985年,位于民德路上的经济大楼开始兴建,1988年宣告竣工。地面层数24层,经济大楼高91.9米,顶部还设有直径为29米的旋转厅和60米高的电视塔,成为当时的“南昌第一高楼”,乃至于“江西第一高楼”。鼎盛时期的经济大楼,有数千人在此办公。

在民德路住了大半辈子的胡大爷告诉记者,他是看着经济大楼盖起来的。“楼建好后,我还特地跑上去看了一下,那是我第一次坐电梯。”

时光荏苒,曾经的经济大楼如今被餐饮企业接手,2007年后被改造成东方豪景花园酒店,2008年11月开业至今,楼顶的旋转餐厅依旧风行。

绿地双子塔:

刷新南昌天际线

“伴随着城市发展,南昌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。”徐翔告诉记者,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“南昌第一高楼”这顶桂冠易主的时间越来越快。2009年年底,48层239米高的南昌国际金融中心在红谷滩封顶建成,南昌迈入200米超高层建筑时代,摩天大楼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

短短五年之后,2014年,南昌的城市高度因为红谷滩绿地中心双子塔的封顶建成而被改写,大楼68层,高达303米,这两栋高楼自建成以来,一直维系着南昌高度天际线,南昌高度也正式进入“3字头”时代。2015年7月28日,经过测绘,伫立于红谷滩江畔的绿地中心双子塔以3.53万平方米的LED照明幕墙面积,成功超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3.24万平方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,正式被认定为“世界最大LED照明幕墙”。

从30米到303米,从9层到68层,不断更迭的“第一高”记录着南昌城市“筋骨强健”的建设轨迹。

扩张

70年南昌“长大”40多倍

“七门九洲十八坡”,是老南昌人口中的一句老话,所描述的就是旧时南昌的地形图。

城市地图是记录城市发展、城区建设等最直观的写照。在南昌市城建档案馆,记者看着1949年、1983年、2008年、2018年的南昌城市地图,直观感受南昌成长的足迹。

1949年的南昌地图,不过抚河不越赣江,铁路不进市区,朝阳洲尚未开发,如今的红谷滩新区等还是地图之外的一片空白,建成区面积只有8.28平方公里。

2018年的南昌地图,九龙湖新城、瑶湖新城等开发如火如荼,一座座大桥跨越赣江,“一江两岸、南北两城、双核拥江、组团发展”格局已然成型,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。

“南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!”望着1949年和2018年的南昌地图,南昌市城建档案馆馆长辛平文感慨不已——从以八一广场为中心的老城区,到如今的“一江两岸”格局,南昌这座城市正在不断长大。

1949年:

城市道路屈指可数

辛平文向记者展示了一本记录南昌历年市区面积的地图册。翻开地图,首先映入眼帘的1949年南昌市区暨街道图。由于当时南昌建成区面积仅有8.28平方公里,因此城市道路屈指可数,总长度仅有44.02公里。地图上,每一条道路,每一栋标志性建筑,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北至赣江、西至抚河、南至司马庙、东至青山湖,在这张地图上,赣江沿着城市边缘流过,抚河的北端也在建成区之外。此时的南昌市区地图,没有红谷滩新区的身影,连朝阳洲区域也是一片沙洲江滩。“1949年南昌解放,当时的南昌建成区人口只有22.5万。”辛平文说。

地图还透露出一些现在年轻人不太熟悉的名称,比如老飞机场、安石路、第四交通路等。

1983年:

昌北“亮相”,交通快速发展

“1983年的南昌,建成区面积已经是1949年的8倍多,达到了65平方公里,城区人口也突破了110万。”辛平文说。在1983年的城市现状图上,道路和标志性建筑开始增多,地图也因此变得复杂。从地图看当时南昌的规模,北与扬子洲隔江相望,东临艾溪湖,南临青云谱水库,西边的开发还十分有限。

辛平文告诉记者,地图中深色的部分表示的是城市的建成区,浅色部分是尚未开发的地方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地图上开始出现昌北区域,八一大桥西岸已经有住宅区,朝阳洲北部部分地区开始变成居住区,纳入南昌市区范围。

交通方面,城市道路网形成,京九铁路穿城而过,赣江上也开始出现跨江大桥的规划路线。“抚河上的桥梁增多,老城区与朝阳洲的联系日益密切。”辛平文告诉记者。

2008年:

一江两岸格局形成,地图“变胖”了

2008年的南昌地图上,“一江两岸”格局形成,赣江穿城而过,八一大桥、南昌大桥、英雄大桥和赣江大桥四座跨江大桥连接了赣江两岸,红谷隧道规划线也标注了。红谷滩区域的开发紧锣密鼓地展开,朝阳洲已经成为南昌重要居住区之一。地图上的标注开始变得密密麻麻,大量道路名称和标志性建筑令人眼花缭乱。

“相较于1983年,南昌明显‘长胖了’。”辛平文说。这在地图上也得到了印证,相对于1983年以及之前的南昌地图,南昌市新地图从竖版变成了横版,建成区面积明显扩大。向西,红谷滩新区大面积开发;往北,扬子洲地区被纳入城区范围;往东,建成区已经越过艾溪湖直达瑶湖;往南,越过八大山人景区,直达昌南客运站。此时的南昌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210平方公里,城区人口约210.5万。

2018年:

建成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

经过70年的发展,南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的南昌,北过扬子洲、西至梅岭、南接莲塘镇、东越瑶湖。“1949年,南昌市城区面积仅为8.28平方公里,这在今天可以说是‘袖珍城市’。”辛平文向记者介绍,1983年,南昌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65平方公里,增加了近8倍。1996年,建成区面积为80.7平方公里,到了2005年增加至206平方公里,2008年增加至210平方公里。2013年,南昌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68平方公里。

2018年,南昌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,城区人口达到350万,相较于1949年,建成区面积长大了40多倍。由于需要标注的城市道路、建筑物等要素的增多,2018年的南昌地图显得更加密密麻麻,不借助工具,肉眼难以分辨清楚。

在交通方面,1949年八一大桥是唯一的跨江大桥。目前,南昌已建成八一大桥、南昌大桥、赣江大桥、生米大桥、英雄大桥、朝阳大桥、红谷隧道等过江通道,城市一环已经打通,二环建设紧锣密鼓,轨道交通已经进入换乘时代,3号线、4号线建设快速推进……南昌城今天的地图,终于成了色彩斑斓、线网绵密的一幅巨画。

版权所有:南昌市台办  地址: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市委办公楼一楼  邮编:330038 
技术支持:南昌瑞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赣ICP备2023014338号